十一月登陸香港文化中心的《道可道 Fashion道》,用《道德經》解構時裝。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胡恩威與香港時裝設計師盧聲前背著潮流,探索《道德經》與時裝的關係。
「道可道,非常道。」
2021年的時裝秀究竟變成了什麼?導演胡恩威覺得,Fashion Show就是喜歡做什麼都可以。「你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但以前的Fashion show、衣服都有性格一些,品牌都有自己的風格,但現在品牌就認不太出了,你像我我像你。所以我們這次是想問,現在的時裝秀有什麼意思?尤其是新冠肺炎後,也不需要實體的fashion show,在網上做就可以,誰還要飛去fashion week 呢?」設計師盧聲前也提到,「時裝隨著每個年代,不同的環境、文化、需要,時裝的意義都會不同。」處於混雜之中,我們能否可以用《道德經》去解讀身邊的問題呢?導演想用《道德經》重新定義時裝秀,或許,也是寫下答案的出發點。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道經第二章,講的是有美才有醜,有善才有惡,「《道德經》中的很多邏輯,是指引我們思考與行為的方法。有好看才有不好看, 有貴才有不貴,我覺得這樣東西很特別」,導演這樣解釋。設計師看到這章也出現了靈感:「當你有對美的認知,你可能就相對的衍生出認知醜的開始。如果我用時裝的角度去看,其實就開始有一種不是時裝的想法產生。」將服裝當成符號,由這種特別的非時裝認知起步,盧聲前為演出創造的服裝,也超越了平凡層面的潮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對於演出中加入的有關水的視聽元素,導演解釋道,「『上善若水』,講水的滲透力。我們習慣了西方的思想,就是要拿第一那種絕對的對比,但《道德經》說的就是相對的對比。」演出用新的技術和實驗,講述這種「相對」,就像迎面一陣清風吹醒宿醉的臉。你不會記得風的形狀,但它彌留的感覺卻足夠回味一世。演出有直接的水聲水形,也有水的上善思考,還有水墨書法的元素。「布和水墨是很可以聊得來的,水墨印在布上,可以有很多不同想像。很多時候,中國的經典都是用書法去書寫的。我都想用這種復古、水墨的表達來呈現《道德經》。」水墨與動態捕捉,布與影像投影,搭配音樂,創造的世界,是有種奇異的引力。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當萌生直面字句產生的抗拒時,不如進入劇場感受。「我覺得是看這次大家怎樣去重新界定時裝,我們如何在一個表演的新形勢中發展一個fashion show,如何看待時尚、《道德經》和我們的關係。演出中我們用新的舞台科技做經典,都是希望人們可以在劇場吸收一些書本、視頻吸收不到的東西。現場演出始終是一個沉浸式的經驗。」浸在演出中,《道德經》可以和時裝融為一體,不分你我地以柔軟的形狀從耳眼走入內心,以柔勝剛,潛移默化,佔據你思想的一席之地。
時裝、藝術科技、水、道德經、九九八一,是視覺超越文字,還是感受超越視覺?這個十一月,在香港文化中,打開《道德經》的門,從時裝入手,審視大時代下我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原文刊登於MMM雜誌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