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後 《審判2021》

quotation mark beige
演出《審判2021》雜誌宣傳稿。
quotation mark beige 2

審驗審判榮念曾

榮念曾是華人實驗藝術的先驅,於1970年代開始開展跨媒體實驗藝術創作。進念於2019年上線的「榮念曾劇場文獻庫」,編輯整理榮念曾自1979年以來的演出資料,透過圖片、聲音、文字、演出評論,和經典作品的演出錄影及部分從未曝光的創作筆記和設計手稿,描繪榮氏四十年來的創作風景,梳理香港實驗藝術的發展脈絡。

作品放在架上流傳,也可以拿下來進行再次的創作延續。《榮念曾進念實驗劇場文獻庫——影像重構系列》就是一個讓榮氏作品變「活」的企劃,進念邀請了各類年輕或資深的藝術家重構榮氏作品。2019年,沈聖德、區雪兒、鮑藹倫、黃志偉四位香港資深錄像藝術家參與重構創作榮氏經典《尋找新中國》。今年,作為該系列的下一篇章,榮氏的兩位聲音、影像長期合作伙伴許敖山、胡海瀚共同解構27年前的《審判卡夫卡之拍案驚奇》,創作《審判2021》。以下是他們這一路與進念,與榮氏的審判創作旅程。

音樂審判許敖山

許敖山是香港聲音藝術家,經常以多重身份穿梭現代音樂、聲音藝術、多媒體劇場及地下文化之間。1994年的《審判卡夫卡》,是許敖山首次參與榮念曾演出後台和音樂製作開始。而那時,也是許敖山從觀眾變成創作者的轉角。

「排練時導演榮念曾問我:『剛剛這一幕你覺得可以配上什麼聲音?』我推介電子舞曲 Public Energy – Three o Three。榮念曾說:『好不好試試這個?』。然後音樂用在正式演出,我第一次經驗自己選的音樂在劇場響起,與台上同時發生的各種元素組合和互動。在時間線上它們各自變成新東西,混合重疊產生了新的意義。我也由一個劇場觀眾變成一個參與者。」

影像審判胡海瀚

胡海瀚是多媒體設計師,自千禧年加入進念,開展影像學習與創作歷程。從2002年《佛洛伊德尋找中國情與事》開始,和榮導演探索符號、燈光、影像的變化。

「一張椅子放在台上,它可以在台邊,也可以在中央;它可以是來自權力的答案,也可以是待斃的問題。我們看著椅子,透過椅子上曾經或將會在上面若隱若現的角色看著舞台空間,瞬間變換的人物角度也讓我們聯想到舞台內外的多面。每次與榮念曾的創作,最後冷不防的,總是像透過鏡子看見自己。」

不是結案陳詞

《審判2021》由這兩位創作者聯手擔當導演,用聲音、影像重構27年前的作品,與榮念曾合作多年的新加坡藝術家劉曉義也將以表演者的身分做實驗結案陳詞。這是時隔27年的反思和回饋,也是兩位對榮氏的致敬。當年在現場的你,會跟著他們的牽引,走回27年前的那面鏡牆嗎?這些影像中,看得到你想看的東西嗎?

十一月二十日,香港文化中心劇場,開審。

*刊登於MMM雜誌第52期。